​​商品进销差价是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商业企业专用科目,专门核算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它作为“库存商品”的调整账户,用于归集商品流转中形成的价差,并在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差价,确保成本结转的准确性。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范围  商品进销差价核心核算场景
  ​​1.商品购入时的差价确认​​
  企业购入商品时,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按实际​​进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售价高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2.加工收回商品的差价形成​​
  委托加工商品收回时,按加工后商品的售价与加工成本(含材料费、加工费)的差额计入本科目。
  ​​案例​​:服装厂委托加工一批衬衫,支付加工费5,000元(不含税),收回后售价定为20,000元。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2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5,000
                商品进销差价15,000(售价与成本的差额)。
  ​​3.销售退回商品的差价调整​​
  已售商品因质量问题退回时,按原售价冲减收入,同时将差价从成本中转回。
  ​​4.月末分摊已销商品差价​​
  按​​差价率公式​​分摊已销商品差价,冲减多结转的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账务处理
  1407 商品进销差价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