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等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常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与分次摊销法的原理和账务处理基本一致,只是每次摊销的比例不同。
  分次摊销法是指根据低值易耗品可供使用的估计次数,将其价值按比例分摊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
      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低值易耗品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等情况。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结存低值易耗品的金额。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如下:
  一次转销法:
  领用时(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报废时:
  (1)补提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2)残料收回:
  借:原材料等
         贷: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
  (3)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提示:
  (1)低值易耗品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领用时,还应同时结转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2)如果对相关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低值易耗品是什么
  低值易耗品是企业​​单价较低、使用周期短​​(一般<1年)且​​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日常工具物品,如办公用品、清洁工具、包装容器等。其核心特点是“​​价值低、易损耗、频繁更换​​”,核算时需区别于固定资产(如电脑)和原材料(如生产用茶叶)。
  ​​通俗示例​​:
  奶茶店的塑料杯(单价0.5元)、搅拌勺(单价2元)、抹布(单价3元)等,这些物品使用几个月就报废更换,属于低值易耗品。而价值2000元的咖啡机则属于固定资产。
  低值易耗品的三大核心特征:
  (一)​​单价低:小额消耗的“零钱物品”​​
  ​​标准​​:单价通常在2000元以下(企业自定标准),如:
  办公类:计算器(80元)、订书机(20元);
  工具类:螺丝刀(15元)、清洁刷(8元);
  包装类:奶茶杯(0.5元)、吸管(0.1元)。
  (二)​​易损耗:快速报废的“快消品”​​
  ​​生命周期短​​:使用≤1年即需更换(如抹布用3个月破损,塑料杯用1周变形)。
  ​​对比固定资产​​:咖啡机可用5年→固定资产;奶茶杯用1天报废→低值易耗品。
  (三)​​非生产核心材料:辅助运营的“配角道具”​​
  ​​区别于原材料​​:
  原材料构成产品实体(如奶茶店的茶叶、牛奶);
  低值易耗品仅辅助生产(如量杯、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