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杨凯生为银行业辩诬

发布时间:2014-12-29 11:39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在国内,金融垄断和银行暴利一直饱受诟病。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近日连续发文三篇,从是否存在垄断、是否存在暴利和是否服务了实体经济这三个最尖锐的问题出发,为银行业力证清白,引发广泛议论。
 
  杨凯生认为,从5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的股权结构,以及规模与外资银行对比看,中国银行业存在大银行垄断的判断是没有道理的;而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资产总量迅速扩张、资产质量稳定以及成本控制,并非来自“垄断”和固定息差。
 
  1999年至2010年,中国五大国有银行经历了不良资产剥离和改制上市两次大改革。进入2014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民营银行试点即将开展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都让中国银行业再次站到了金融改革的中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6月4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早间*9资讯》节目中称,银行存款利率放开后,短期内存贷息差必然会减少,给银行带来挑战。
 
  从美国的案例来看,他表示,大银行利用网点多、规模性强的优势,运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迫使中小银行走上差异化、专业化的道路,否则在大银行的池子里争抢息差收益必然以失败告终。孙立坚表示,美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大银行业务集中程度不断强化,中小银行倒闭、退出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寻找专业化、差异化的定位是未来我国中小银行要面临的挑战。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孙立坚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借贷双方。从贷款方银行体系来看,用大银行体制来做中小企业贷款,从成本和经营模式来看都是不匹配的。因此,他指出,国外大银行有两种选择,一是只做标准化产品,也就是大企业贷款,一笔单子就能达到很大的资金规模,风控则和中小企业贷款相同,这样成本和利润就完全不一样;二是利率市场化后,美国大银行也开始做中小企业贷款,这就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条件更加恶化,同时国家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后来就出现了金融危机,而大银行又具有强大的转卖风险能力,通过金融创新将高风险业务卖出。
 
  从借款方中小企业来看,孙立坚指出,中小企业在诚信、盈利能力和抵押品方面存在问题,在大银行经营模式下,这三个方面的脆弱性非常明显。为改变这个现状,首先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大银行必须开放竞争环境并且要帮助企业在海外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再次,国家要强化监管,解决大银行“无所作为”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否则最后大银行仍会以“大而不倒”的定律让国家来拯救;最后,还要对一些根本不做金融服务、但又占用金融资源进行套利的民间所谓金融机构进行整顿和监管。这样,他认为,就能为不同需求和盈利能力的企业都提供获得金融服务的工具和渠道。

 
导航大图
责任编辑
导语
大标题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银行业被误解了吗?——与杨凯生商榷
下一篇:下一篇:中国银行业仍被国有垄断说法不实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